归并排序法(自顶向下)
从这里起的算法比之前的算法难度会有明显提升,我个人的学习方法是: 首先看视频/文章/书籍理解一遍。 照着别人的代码敲一遍。 用自己的理解写一遍博客。 再把代码默写一遍。 最好是没事的时候在脑子里再过一遍它的流程。 如此一来,尽管不能算是吃透了个算法,但至少能写的出来,并能说出整体的思想,各个部分的含义,我认为目前阶段有这种程度就足够了。
约翰·冯·诺伊曼在1945年首次提出了归并排序(merge sort),自此以后,算法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不断体现出来。
思路
归并排序法是一种O(nlogn)级别的高级排序算法,思路对于之前的O(n²)的算法而言要复杂很多,归并这个名称,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就是“在归来的过程中合并”,因此归并排序的过程并没有交换,而是合并,而且是发生在递归回来的过程中。
一句话解释
用一句话描述归并排序的过程。
首先将待排序数组进行不断进行二分,当分到每个部分都只剩一个元素时,那么每个子序列(此时只包含一个元素)就是有序的,继续保持有序不断合并,最后即可得到完整的有序数组。
初步解释
这么说可能并不容易理解,我们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四个元素的待排数组8、6、5、4。
8654
将这个序列不断二分。
86 54
8 6 5 4
从左往右看,二分到最后,8和6这两个子序列都是有序的,现在将它们在维持有序的情况下合并为从小到大排序的有序数组即为”6 8”,同样的,5和4将合并为”4 5”。
那么我们得到了
68 45
68和45两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现在我们将这两个子序列在维持有序的情况下合并,最终我们得到了
4568
进一步解释
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注意的两个问题就是
- 如何二分。
- 如何在维持有序的情况下合并。
那么第一个问题,二分,可以很容易的想到“递归”这个手段。
因为递归就是“递出,归来”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递出的过程中二分,在归来的过程中合并,这样就是“归并”。
第二个问题,合并,用语言来描述这个过程会显得过于艰涩,我们不妨具体在实例中看看这个过程。
比如说现在有两组有序的子数组,我们要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有序数组
待合并:56 48
这里使用了加粗表示当前选中的元素,可以看到我们选中了两个子数组的首个元素,然后将这两者进行比较。
4小于5,因此我们将4挑出来,放到新数组的首位,接着左边的子数组选中元素不变,右边的子数组选中下一个元素,注意这里我们使用了额外的数组来存放待排序元素。
已合并:4
待合并:56 48
5小于8,因此我们挑出5,放到新数组的第二位,接着选中左边第二位,右边不变
已合并:4 5
待合并:56 48
6小于8,挑出6,放在新数组第三位,左侧选中下一个元素(没有下一个元素了,但这是我们下一轮才要处理的事情),右侧不变。
已合并:4 5 6
待合并:56 48
发现左侧的标定点超出了子数组范围,我们知道左侧数组已经归并完成,因此直接将右侧元素按顺序全部填入数组即可。
已合并:4 5 6 8
待合并:56 48
这样一来我们就大致的了解了归并排序的过程,接下来看具体实现。
实现
先贴代码
//合并过程
void __merge(int arr[], int l, int mid, int r) {
//新建一个空数组。
int temp[r-l+1];
//将待合并的两个子数组装在里面
for (int i = l; i <= r; i ++) {
temp[i-l] = arr[i];
}
int i = l, j = mid + 1;
for (int k = l; k <= r; k ++) {
//如果左侧的子数组超过右边界,证明已经合并完成,将右侧剩余元素合并
if(i > mid){
arr[k] = temp[j-l];
j ++;
}//如果右侧的子数组超过右边界,证明已经合并完成,将左侧剩余元素合并
else if(j > r){
arr[k] = temp[i-l];
i ++;
}//如果左侧选中元素小于右侧选中元素,将左侧元素填入数组,选中下一个元素
else if(temp[i-l] < temp[j-l]){
arr[k] = temp[i-l];
i ++;
}//如果右侧选中元素小于左侧选中元素,将右侧元素填入数组,选中下一个元素
else{
arr[k] = temp[j-l];
j ++;
}
}
}
//归并过程
void __mergeSort(int arr[], int l, int r) {
//当左边界碰到右边界时,即代表二分到只剩一个元素了,递出过程结束
if(l >= r){
return;
}
int mid = (l + r)/2;
//将左侧部分不断二分
__mergeSort(arr, l, mid);
//将右侧部分不断二分
__mergeSort(arr, mid+1, r);
//合并
__merge(arr, l, mid, r);
}
//暴露给外界调用的方法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n) {
//由于归并排序在递归时左右边界是在变化的,因此这里我们将真正实现函数的参数列表改为带左右边界的。
__mergeSort(arr, 0, n-1);
}
相信合并的过程并不难理解,大部分人(其实也包括我自己)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递归这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实在是不容易用语言描述,还是要靠各位意会。
测试
随机数组
selection sort : 2.722508s
insertion sort2 : 1.744580s
merge sort : 0.010182s
对50000个数进行排序,可以看到归并排序的速度是远远快于上面两个O(n²)级别的算法的。
近乎有序的数组
selection sort : 2.726213s
insertion sort2 : 0.001114s
merge sort : 0.005417s
在这种情况下,归并排序依旧很快,但插入排序更快,这是因为插入排序在这种条件下复杂度是O(n)级别,而归并排序是O(nlogn)级别。
第一步优化
首先是合并这个位置,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并非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对子数组进行合并,比如说:
35 78
可以看到,左侧的最后一个元素比右侧的第一个元素要小,因此它们原本就是一个有序的数组,不需要比较合并,因此,我们可以在代码中添加一行判断。
//只有当左侧最后一个元素大于右侧第一个元素时才进行二分
if (arr[mid] > arr[mid+1]){
__merge(arr, l, mid, r);
}
第二步优化
在和插入排序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数组近乎有序时,插入排序的效率高于归并排序,受这一点的启发,我们可以想象,当待排子数组的长度比较小的时候,它接近有序的概率就比较大一些,因此我们在递归到某种程度时不使用归并而改为插入排序,也可以提高归并排序的效率。
我们将这个较小的长度拟定为16(也许会有更好的数字)。
将递归出口修改为
// //当左边界碰到右边界时,即代表二分到只剩一个元素了,递出过程结束
// if (l >= r) {
// return;
// }
//当待排子数组长度小于16时,改用插入排序
if (r - l <= 15) {
insertionSort2(arr, l, r);
return;
}
这里额外写了一个对具体范围进行的插入排序。
结合上一步优化,理论上可以有效提高归并排序的效率。
测试
随机数组
selection sort : 2.722539s
insertion sort2 : 1.770827s
merge sort : 0.008555s
可以看到在随机数组的排序中,优化已经得到一定体现。
近乎有序的数组
selection sort : 2.722905s
insertion sort2 : 0.001452s
merge sort : 0.001803s
而在近乎有序的数组排序中,优化后的归并排序已经可以与插入排序媲美,尽管理论上它无法达到O(n)级别。